傣族舞不止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,而且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舞蹈。其舞姿优美、舞态婀娜,不只能展示跳舞者的美妙身段,还可以体现田埂的风度与内在温顺。学跳傣族舞蹈可以叫人美得浑然天成、出尘脱俗。
傣族舞蹈的主要风格特征
1.力量
不少人提起傣族舞会感觉动作仪态万方、步伐平缓,但其实傣族舞是外柔内刚的,它充满着内在的力量。
2.灵活
篾帽舞,不但潇洒轻盈,而且灵活、矫健、敏捷。
3.变化
在孔雀舞的表演中,步伐时而缓慢单一,时而迅速多变;动作时而舒展,时而跳跃;感情时而含蓄,时而狂放。
4.造型
傣族舞蹈以独特的屈伸律动而形成手、脚、身体“三道湾”的造型特征,与刚柔相济、动静结合的独特表演风格。
傣族舞蹈典型的表演形式
“孔雀舞”是傣家最喜欢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,也是傣族人民审美特点的生动具体的体现。
其表演的形式是:一种是以广场上表演片段为初始的,由男子挎道具舞蹈,舞者头戴塔盔假面具,身穿绘有孔雀羽毛花纹的衣衫,腰部系上用彩纸或彩绸扎成的雀身和雀尾。
表演时双手拉线牵引雀尾以使其舞动,内容多为表演孔雀的林间漫步、溪嬉戏,飞翅下山,拖翅、晒翅、尾翅、飞翔与极为精彩的拓展抖翅等。
这种孔雀舞借用道具的表现力,使舞蹈更具形象化,但它同时却又影响了舞者身体动态的发挥。另一种“徒手的,孔雀舞是“道具舞”的进一步成长。
傣族舞蹈家毛相率先改革了笨重的面具和舞具,吸收了不少外来民族舞的动作和方法,如汉族的圆场步,蒙族的碎抖肩等。
傣族的历史悠久,从公元1世纪,汉武帝开发西南后就与中国大陆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维持往来。东汉时,傣族首领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、魔术、杂技者到洛阳献艺。这样来看,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。
傣族舞蹈在动作过程中,常常出现相对静态的“三道弯”,那是一种人体s状的曲线姿态,称为“体态三道弯”,而通过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,称为“动律三道弯”。
“体态三道弯”是舞者在静态中维持s状曲线造型,运用腰部和乳房的前后三道弯、胯部的左右三道弯展示女人的曲线美,而“动律三道弯”是在腿维持半蹲状况,重拍向下;
双膝在弯曲中屈伸,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的舞蹈动律基础上,运用人体其他不同部位,如头、手、肘、肩、腰、胯、膝等的每一个关节都尽可能弯曲,使整个体态有多种曲线交织运行,形成千姿百态的s形。
傣族舞合适菜鸟学习吗
合适。
傣族舞确实合适菜鸟的学习者。傣族舞的特征是曼妙多姿,即便是没舞蹈基础的新手也可以学习和享受这种舞蹈。
对于身材比率和尺寸不是特别突出的人来讲,傣族舞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四肢的优势,从而在舞蹈中获得更好的表现。除此之外,傣族舞的动作规范性强,因此从开始学习起,就需要重视体态,以确保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。
成年菜鸟的人同样可以学习傣族舞,并且可以跳得非常不错。傣族舞是是那种即便没经过太多专业练习,也能跳得不会看上去难看的一种舞蹈。这表明傣族舞的学习门槛相对较低,即便是新手也可以享遭到舞蹈带来的乐趣。